大家都知道,新中国的第一位海军头头是大将萧劲光。历史客栈以前也聊过,那时候毛主席急着找萧劲光,想让他来管海军。可萧劲光一开始不太乐意,因为他是个不会游泳的“旱鸭子”,坐船都会吐得不行,他心想,这样能当海军司令吗?
毛主席大手一摆,笑着说:“我让你去搞海军建设,又不是让你天天去海上跟人打架,有啥好担心的呢?”说完,为了让萧劲光心里踏实,毛主席还给他找了个帮手,这样萧劲光才点了头。
猜猜这位助手是谁?他就是建国时的中将刘道生。
刘道生1915年在湖南茶陵县出生,他15岁那年就加入了红军,因为胆子大、做事果断,不怕打仗、勇于拼搏而出名,一辈子创造了很多个“首次”。
1940年,八路军打响了有名的“百团大战”,刘道生带着队伍也参加了。按照上面的命令,刘道生一开始就把队伍拆成了好几个小队,白天藏着,晚上行动,避免和敌人正面交锋,专门去破坏敌人的铁路、公路,还偷袭他们的碉堡。这样一来,日本鬼子被刘道生他们搅得心神不宁,只好躲在工事里头,连门都不敢出。
8月20号,八路军发出了攻打以正太铁路为重点的大片区域的指令,其中最关键的安排就是攻打险要的娘子关。娘子关坐落在山西和河北交界的重要位置,军事意义特别大。因为以前这里是日军一个师团司令部的所在地,所以日军派了大量军队防守,还在关南的绵山上专门建起了圆筒形状的炮楼,每个炮楼都装了好几挺重机枪,形成了一个很严密的火力防线。
刘道生和其他部队一起,共同对抗敌人,他们负责直接攻打敌人的一个警备中队。在打仗的过程中,刘道生指挥战士们打了三个小时,他自己也受了好几处伤,但最后还是他率先冲进了娘子关。这也是百团大战里,八路军拿下的第一个重要地方,算是刘道生赢得的第一个“头彩”。
1945年的时候,刘道生已经当上了冀察军区的政委。8月初,他和司令郭天民收到了一项特别任务:得赶紧拿下张家口,给苏军进入中国做最后的反击战清出一条路。那时候,敌人把很多精锐部队都集结在张家口,看来一场硬仗马上就要开始了。
我们部队不擅长攻打城市,大战在即,刘道生特别叮嘱作战的参谋们,千万别心急进攻,计划得做得非常周全,一点都不能疏忽。
这次行动,刘道生费了好大劲琢磨了好几天,跟郭天民和其他领导都讨论过,大家都是想着怎么做到最好。最后,冀察区党委拍板,让一个骑兵支队顺着平张库大道去接应苏蒙军,四个团负责主要攻打张家口,还有两个团去破坏铁路,不让敌人往东边跑。
所有东西都准备好以后,部队就开始攻打,速度非常快,仅仅三天时间就成功占领了张家口。
这是抗日战争期间,八路军打下并且收复的第一座,也是唯一的一座省会大城市,那时候它是伪蒙疆自治政府的中心,这算是刘道生取得的又一个“头一遭”的胜利。
新中国成立后,刘道生先去苏联进修,回来后便当上了海军的副政委和副司令,是萧劲光司令的好帮手。
(图:朱老总在海军视察时,刘道生和萧劲光陪同在旁)
1962年年底,刘道生又被选为了海军航空兵部的头儿,他是第一个在海军、陆军和空军都干过的开国将军,这也是他拿到的第三个“第一”头衔。
有人讲:“刘副司令在陆军干了二十年,海军干了十二年,现在又和航空兵打交道,真是个陆海空都精通的行家!”
1977年,刘道生成了海军的第一副司令,他极力主张海军得走出军港,到大洋上去,得在未来的战场上真刀真枪地练。到了1980年,国家要发射运载火箭,需要海军到远洋去执行任务。但这可是头一回,海军也从没去过南太平洋,选谁带队出海?谁能挑这大梁?一时间还真没个合适的人选。
这时候,65岁的刘道生自告奋勇,说一定要完成任务才肯回来。
于是,刘道生带着18艘船只,威风凛凛地开往南太平洋,总共走了8733海里的路程,为新中国海军在南太平洋开辟了第一条航道,这标志着中国海军迈出了走向世界的第一步。这也是刘道生将军取得的第四个“首次”。
刘道生1930年就参了军,1950年转到了海军,一直到1982年离休。他在陆军待了20年,海军干了32年,把自己人生中最宝贵的52年都献给了部队,真是为人民军队立了大功。
#图文创作激励计划#